注册
思想观点 Methods Methods
行业研究 industry research and analysis

目  录

一、自行车行业发展现状二、电动车发展现状分析

三、相关法规政策及行业效益

四、标杆企业研究

五、行业前景与提升策略



一、自行车行业发展现状


1、我国自行车产量超过9000万辆

中国自行车行业通过近30年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在生产技术、工艺、产品质量及自动化生产程度等方面有了明显地提高。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家,在国际自行车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提高。2017年,我国自行车产量达到9011.9万辆,其中两轮脚踏自行车为5898.8万辆,电动自行车为3113.1万辆。

image.png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6年下半年开始,共享单车迅速席卷了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大城市。由于迎合了人们对短途出行的需求,以摩拜、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创业公司也被资本争相竞逐。得益于共享单车的高速发展,本处于“夕阳期”的自行车产业,正重新焕发出新春。目前全国共享单车的生产工厂主要集中在以天津为中心的渤海湾,以上海、江苏为中心的长三角以及以深圳、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官网报道,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在全国30多个城市投放,总投放数量超过200万辆,2017年共享单车投放总量接近2000万辆。相比之下,以往在中国每年8000万辆的自行车产量中,内需也仅仅只有2500万辆上下。共享单车市场正趋于饱和,行业要警惕后续产能利用率下降的情况。2018年5月5日,上海凤凰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上海凤凰自行车有限公司共向东峡大通及其关联公司(ofo共享单车运营方)提供各类自行车产品186.18万辆。这意味着,ofo向上海凤凰采购500万辆共享单车的订单最后只完成了37%。


2、车架行业发展现状

车架材质从最早的铬钼钢,进化到铝合金,然后是复合材料的运用,如碳纤维,其他还有钪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业者不断研发新材料配方,提升管件与结构设计能力并创新加工技术,只为了让车架更轻、更强、更舒适且更流线美观。

一般来说,车架刚性决定于材质的弹性系数,因此当管径、壁厚相同时,铝车架的刚性只有钢车架的三分之一,钛车架的刚性也只有钢车架的二分之一。在实际设计上,每台车架的管材管径大小会决定车架刚性、强度与重量,管材壁厚也会影响车架强度与重量。一台最适设计的车架有些地方强调刚性,有些地方要强度,有些地方要吸震,因此必须在不同功能诉求的部位用对适合的材料,而不同材料的结合技术也是车架业者的一大考验。

不同材质车架优缺点比较

image.png



3、自行车出口结构有待调整升级

2017年,我国出口自行车数量为5640万辆,出口数量继续下降;我国自行车生产量约占世界总生产量的70%以上,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产品出口国外,2017年,出口数量占当年产量的比值为62.58%。美国每年进口自行车1800万辆、日本进口800万辆,70%以上都来自中国;我国自行车出口到世界167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制造业征服世界的一个象征。

image.png



4、自行车出口结构有待调整升级

2017年,我国自行车整车出口均价为55.14美元/辆,同比增长5.50%,高端竞赛型自行车占自行车出口数量的比重仍然较低。我国自行车出口长期存在低档产品为主、中档产品为辅、高档产品稀少的结构状况。日本、美国和欧洲部分制造业发达国家逐步退出了中低档自行车的研发,我国自行车占领这些国家的优势依靠的是低成本扩张而非技术优势,大量低档产品覆盖了国际市场,而高端产品依旧是弱势,高端产品依然由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的品牌牢牢占据。

image.png

因为嫌涉低价倾销,欧盟对中国自行车持续20年实施高额进口关税,从1993年加征30.6%的进口反倾销税始,2012年这一税率提高到48.5%。随着欧盟对中国自行车持续的反倾销措施,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一路下滑。而我国自行车行业和企业对国外的双反调查束手无策,甚至没有企业作为代表应诉,任凭别人宰割。



中国自行车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根据国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加大对高端产品的研发,提高中高档自行车的国际市场份额,扩大电动自行车出口比重,明显提升出口产品均价水平。


二、电动车发展现状分析


1、户外用品和装备行业迎来新机遇

2017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销量分别为3097万辆和3200万辆,出口730.1万辆,出口金额达14.4亿美元。随着电动自行车产品份额不断提升,销售市场不断扩大,消费群体不断增大,技术创新成为电动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是世界自行车制造和消费大国,随着绿色出行的概念深入人心,户外骑行运动也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常态。而伴随着这一运动的发展,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户外用品和装备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image.png



2、产量小幅上涨,行业利润缩水

2017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销量分别为3097万辆和3200万辆,电动自行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010.3亿元,利润总额为48亿元。2018年1-8月,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1846.4万辆,主营业务收入494.5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利润总额20.5亿元,同比下降11.3%。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利润总额出现了大幅缩水。

image.png



3、国内四大生产基地各有优势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电动车大国,而且依托电动车产品,产生了诸多典型的板块。中国电动车主要有四大产地:北有天津、南有无锡、台州以及广东地区。这些地区依托区位优势和制造优势,历经多年的市场洗礼已经成为中国电动车产业最为集中之地。

image.png

4、产业集中度提高,雅迪稳居第一

从品牌销量上看,2017年全国电动自行车销量前三甲为雅迪、爱玛和台铃。2017年雅迪约完成420万辆的电动自行车销量,占全国3200万辆销量的13.13%。2018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雅迪更是创造了503万辆的销售记录,牢牢占据行业领军者位置。同时,进入销量排名榜前十名的还有新日、绿源、小刀、绿佳、立马、金箭、小鸟,10家企业合计销量占市场过半份额,达到50.62%。

image.png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