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自行车行业发展现状
二、电动车发展现状分析
三、相关法规政策及行业效益
四、标杆企业研究
五、行业前景与提升策略
三、相关法规政策及行业效益
1、监管层态度多次转变
因为电动自行车暗藏许多安全隐患,比如蓄电池引发火灾、速度过快引发交通事故等,中国监管层对电动自行车的态度已经历了多次转变。2003年,中国多地“封杀”电动自行车。2005年,北京解除电动自行车禁令。2016年,北京长安街等10条大街禁止除普通自行车之外的其他非机动车通行。2018年,国家发布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2、轻便电动车迎来春天
中国电动自行车的“旧国标”发布于1999年。几年后,市场上大部分电动自行车产品都已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限速和限重,几乎难以找到“国标车”。如今的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车速、重量、电机功率以及电压都持较为放宽的态度。但2019年1月31日,工信部发布通知,宣布从2019年3月1日起,开始受理电动轻便摩托车产品,轻便电动车迎来春天。
随着电动自行车产品份额不断提升,销售市场不断扩大,消费群体不断增大,电动车产品的技术变革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电动车产品由于其动力强劲、爬坡力度强、载物空间大等特点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然而随着消费者对电动车产品需求的增大,企业也不断调整产品开发的方向,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使用需求。未来,技术创新将成为电动自行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国外其他国家相关标准
美国
必须装配可踩踏的踏板,电动马达的输出功率不超过750瓦,速度最快每小时20英里(32公里),且整车重量不超过50公斤。
日本
1.时速小于15公里,人力:电动≥1,即电助力不允许大于人力,但电助力接近于人力。
2.速度大于15km/h时,速度每增加1km/h时,电力下降1/9。
3.速度超过24km/h时,整车电动系统关闭。
4.人力踩踏开始后1秒钟之内,电动助动系统开始要求进行,人力踩踏停止后1秒钟之内,整车电助动系统关闭。
5.为了节约电能,智慧型电动辅助自行车停止运行一定时间(一般为3~5分钟)后,整车处于休眠状态。
6.必须保证骑行的连续性,电力不能有断断续续的现象。
欧盟
1.最大额定功率250瓦(0.25kw)。
2.时速达25km/h时停止踩踏,输出马力便逐渐减弱终至断电。
3.电池电压低于48VDC或内置式充电器电压230V。
4、自行车行业政策加持
2011年2月,中国自行车协会发布《中国自行车行业“十二五”规划》,指出要积极倡导骑行文化,促进产业升级,积极开展自行车骑行环保公益活动,大力宣传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低碳、绿色、健康、休闲、时尚的丰富优势,更好地促进自行车行业的发展。
低碳经济中的作用,促进产品品质提升,扩大自有品牌知名度,增加中高档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国内市场消费水平,提高产业综合实力,推动产业升级。“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落实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把电动自行车下乡扩大到全国范围,扩大内需市场。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2016年7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鼓励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鼓励使用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2016年8月,工信部发布的《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要推动自行车工业向轻量化、多样化、时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快高强度轻型材料、变速器、传动系统、新能源、智能传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研发与应用。重点发展时尚休闲、运动健身、长途越野和高性能折叠等多样化自行车以及符合标准的锂离子电池电动自行车和智能电动自行车。
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要求,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引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产品,大幅提升新能源交通工具和新能源的应用比例,全面推进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新能源交通工具、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5、产品档次不高,利润波动
中国自行车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档次不高,出口产品定价没有话语权,以极低的价格销售到世界各地,行业整体利润压缩到最小;再者,加上出口产品中80%以上为国外贴牌或定牌生产,使本土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微弱,头上还时时悬着一柄“双反”的达摩克利斯剑,承担了倾销的恶名,导致中国自行车出口在表面繁荣的下面掩饰着无法回避的脆弱和伤痕。近几年来,行业销售收入区间波动,2017年为1364.95亿元,同比减少11.31%。
当前行业现状是:我国自行车出口主要以价格优势占据国际市场,产品技术含量低,导致行业利润空间小,缺乏核心竞争力,多数企业只能以价格和数量优势扩张制胜,影响自身利润和创新研发投入。当前,全球自行车行业正陷入短期调整,市场深度分化,而中国企业正在加速向高端迈进。
近几年来,行业利润总额区间波动。2017年,行业实现利润总额68.66亿元,同比减少20.68%。
四、标杆企业研究——雅迪
1、企业发展历程
2、产业布局
雅迪集团拥有天津、江苏、浙江、广东、重庆、安徽、越南七大生产基地及一家工业设计技术中心,总占地面积约2100亩,年产能逾672万辆, 年销量503万台以上,销售网点遍布全国31个省市,全国有1782家分销商、10120家高标准的终端门店,渠道覆盖率居行业前列。
3、产品核心竞争力
设计开始
雅迪集团委聘若干国际著名的设计公司,KISKA、SWAROVSKI、AMV Design及Boxer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Ltd.(Boxer), 协助开发高端电动两轮车产品。
更精制造
车架运用电泳喷塑工艺,采用国际自动编程机器人进行无缝焊接,更结实更耐腐。
雅迪集团行业内率先导入丰田TPS精益生产体系(YPS),成为行业内率先推行质量检测活动常态化企业。
持续创新
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257项,外观设计388项,共计677 项专利,雅迪持续投入科技研发,在动力系统、能源系统、智能系统、安全系统、人性化科技方面突破与创新。
五、前景预测与提升策略
1、高低端品牌细分
未来三年,爱玛、雅迪两品牌将占有电动车市场60% 的份额,组成行业一线品牌,第三名-第十名的品牌将会占有30%市场份额,组成行业的二线品牌,剩下仅占有不到10%的市场份额将被三线品牌占领。
2、天津、江苏、广东产量位居前三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显示:2018年中国两轮脚踏自行车产量为4038.04万辆;
从全国各省市产量来看,2018年全国有9个省市生产两轮脚踏自行车,产量排名前五的地区是天津市、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
其中,2018年天津市两轮脚踏自行车产量位居第一,占全国总产量的54.3%。2018年天津市两轮脚踏自行车产量为2192.76万辆。2018年江苏省两轮脚踏自行车产量为680.26万辆,位居第二名。2018年广东省两轮脚踏自行车产量为576.13万辆,位居第三名。
3、自行车行业SWOT分析
4、企业转型升级路径和方向
5、企业发展对策建议
保持优势
自行车作为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许多其他交通工具具有便宜、便利、节能的优势。所以首先应当充分利用自行车的价格优势,稳守现有市场。其次应该结合现有的技术优势,利用自行车的延伸功能使更多的消费者使用自行车。
利用机会
环保是现在十分热门的话题,所以自行车行业应当主打“零碳牌”让自行车的环保形象深入人心。利用外国产业调整,试着把自行车推往国外。
克服劣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自行车行业虽然没有像汽车行业那样的电器电子技术,但在材料、机械方面还是有技术突破口的,所以提高生产技术从而提高利润率,是自行车行业必须要做的。规范管理,制定行业标准形成规模化生产,提升竞争力。努力打造自己的优秀品牌,使得自行车向高水平、优质产品这一方向转变。
战胜威胁
系统地进行国内外市场调研,制定营销规划。建议政府规范市场,管理二手自行车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