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思想观点 Methods Methods
行业研究 industry research and analysis

目录

01. 电机行业概况

02. 电机行业发展趋势

03. 电机行业部分企业简介

04. 标杆企业研究

05. 产业价值链分析

06. 电机制造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07. 电机制造企业管理升级的策略、路径和建议


7、电机制造企业管理升级的策略、路径和建议


先认知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1. 电机制造企业当前的当务之急是迅速提升生产运营管理水平,通过内部效率与成本的改善,实现精益转型。

结合大多数电机制造企业的发展需求,我们认为全面导入精益管理的思想,借助精益运营的模式和方法,持续减少管理和生产浪费,降低运营成本,是企业当前乃至以后的最佳选择。

image.png



精益核心思想介绍


企业的效益R是由产品的售价P、成本C和销量Q共同决定的(如上图)。

提高企业效益R可从三方面考虑,即提高售价P、降低成本C和增加销量Q,而售价P和销量Q往往是由市场来决定,所以企业增加效益R最有效方法就是降低成本C(减少或消除浪费)。

精益管理效益理念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和方法减少或消除浪费降低成本C。

image.png



电机制造企业精益转型的必然选择

降低成本,降低库存,发挥产能,提供优质供给的高效做法在于企业的精益变革。

经过我们这几年的管理研究与实践:“对内降低成本,推动组织变革;对外,实现积极的精品或外向扩张战略” ,正在成为中国制造企业供给驱动未来的重要方法论。

企业要持续抓好两个“场” ,“现场”与“市场” ,企业的现场竞争力决定其市场竞争力。

image.png



市场形势好的时候,企业注重了规模效益。规模效益的快速显现掩盖了管理的粗放,使企业忽视了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建设;在市场竞争进入微利时代后,企业管理必须回归到最基本的现场,回归到通过夯实现场软实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的轨道。

精益不仅体现在生产现场,职能部门中看不见的浪费更隐蔽,消除管理中的浪费也是精益的主要目标。

image.png



2. 在导入精益思想、理念和方法,构建生产能力的同时,要真正做到果敢决断,打破思维定式和过往经验,审视内部的现实问题,基于现实构建管理基础,力求简单、灵活、实用。

image.png



市场繁荣带来的红利往往会掩盖内部问题,管理者对各种问题麻痹,行动缓慢。越是发展势头看似迅猛的时候,越要苦练内功,重视管理基本面。


3. 比理念更重要的是行动。将理念转变为行动,用行动迅速体现效果,无论在对市场竞争力的构建上,还是在全体员工信心、信念的树立上,都将意义重大。

重点要解决的四类问题:

image.png



需要攻克的四个根因:

image.png


4. 长远可持续、良性发展来看,博朴信达对存在上述问题的电机制造企业的精益转型,提出三个阶段推进的建议:

image.png

(1)  通过精益现场的打造,回归现场,立足现场,改善现场。逐步突破人才、方法和体系三个关键瓶颈,尤其是中基层管理者的能力塑造和提升。这个对绝大多数电机制造企业已经迫在眉睫。

image.png

image.png


(2) 构建企业精益化生产制造体系,实现管理系统、运营系统、理念和行为的有机融合。

精益生产制造体系即:为实现企业对员工、社会和产品负责的目的 ,以彻底杜绝浪费的思想为目标,在连续改善的基础上,采用准时化与自主化方式与方法,追求制造产品合理性的一种生产方式。

“彻底杜绝浪费”的要点:提高效率只有与降低成本相结合才有意义。

image.png



(3) 在精益生产的基础上,推行精益管理模式,将精益生产思想、工具、方法延伸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促使企业重新思考运营流程,配置和优化资产和资源,最大程度减少浪费,创造价值。

image.png

(4) 实施精益运营。真正站在客户立场,贴近客户需求,树立客户思维,从客户视角观察产品布局与创新,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定义企业所有行为价值。

image.png



1.  不仅关心和研究销售规模、竞争对手,更要重点研究市场结构、客户的业务运行好坏;

2.  组织架构要重点以客户/市场营销为导向,单兵作战和小组作战结合,加快响应市场速度;

3.  花时间把整个价值链摸清,整合价值链上客户、渠道和营销资源,找准客户价值取向和偏好,以最低总成本、最优产品和服务、高附加值等,为客户服务,提高价值链竞争实力;

4.  重新审视渠道和利益相关者,自己能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什么价值?期望从利益相关者那得到什么价值?(不是纯粹生意利益关系,而是依存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构建)。

5.  下大功夫维持和深化“企业—客户”之间的联系,在更大的时间跨度或空间范围内,推动并寻求与经销商及其零售商的长期合作机会、共同利益诉求,实现创造价值、价值分享。

(5) 最后实现精益企业——精益企业的特性(如下):

优秀的公司满足需求,伟大的企业创造市场。

image.png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