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思想观点 Methods Methods
原创思想 Original articles

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小批量定制化生产模式己然成为最重要的生产模式之一。尤其在机械加工行业,此种生产模式往往伴随管理效能粗放,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成本高等特点,本文核心在探讨整体优化这类企业的系统方法。点

image.png

  一、小批量多批次生产模式的特点

企业为避免大量生产后库存囤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故而采取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模式:只在接到订单后,根据客户不同要求生产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

其特点是每批次产品的数量较少,但同时生产多个批次,这对生产计划和调度的要求就非常高,大部分企业的管理现状并不能满足这方面的要求,所以各种问题随之而来。要想系统地提升管理水平,必须对涉及的各部门整合规划,改造流程,优化现场。


二、图纸稳定是生产稳定的核心

既然每批次产品的规格型号不尽相同,生产用图纸就必须及时、准确地反映当批次生产的各项要求,必须保证生产前期的生产用图、检验标准到位并且准确无误。这其实包含两层意思:

1.正确性

由于很多产品的结构相似,生产及检验用图往往用以往的图纸代替。技术人员形成习惯后,有时会由于疏忽而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为确保图纸正确性,图纸的绘制、校对、审核必须严格按流程完成,在人员配置上,至少保证有一人精通产品技术参数、加工工艺,且工作态度严谨,能及时发现图纸错误并改正。

同时,引入三维绘图软件,将零部件在计算机上模拟现实装配,查看零部件尺寸装配符合性有无干涉或配合不良;用三维软件将模拟装配的总成、分总成件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和受力分析,消除质量缺陷和潜在失效风险。


2.及时性

为保证图纸的及时性,管理者应多关注图纸发放情况:建立图纸档案数据库;及时归档与更新;加强发放、收回管理;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监督。

image.png

企业务必将图纸管理流程固化并纳入质量体系,多频次有针对性地组织内审,严格要求相关人员执行。


三、多批量小批次生产的计划模式设计

多批次小批量生产模式的生产安排不建议完全采用拉式生产制度,而应该采用生产全局规划的方法。以中间生产节点进行前推后拉,所有的生产计划以最核心、工艺最复杂的部件的进度为参照点来实施。

image.png

在此,我们将所有产品视为是由若干个零件、部件装配而成。

我们暂且将部件定义为一个由若干零件装配成的组合体,它是成品的一部分。部件包括各个机构、外壳、系统等。

而零件则为单独装配在成品上的单一体,零件包括标准件和非标准件。

标准件包含螺钉、螺帽、弹簧、传送带、齿轮、轴承、气缸、气动阀等等,标准件由采购部门根据库存及时补充。产品装配常用件,可适当延长备料周期,一般以2-3周的用量为宜。

非标准件包括定制的、直接安装在成品上的,比如标贴、铭牌、把手、定制钢结构件等等。

而生产安排则建议使用派工的模式,根据人员素质的不同采用“单跟人走”或者“定机单流动”的方式进行生产安排。如果一个企业的工艺比较简单、人员的技能能够满足每人或组都能独立操作不同机台、进行不同工艺,那么就可以将单派发到人并且确定加工流程。人和物在机台之间流转,直至生产出成品。

如果企业工艺较为复杂,而且人员无法满足多能工要求的前提下,就要将人员与机台绑定。工单和物品在期间流转,直至产生成品。

本文简单提出了针对多批量小批次生产的几种简单模式应对策略。如果想持续提升企业的制造竞争力,通过IE改进、工艺提升、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也有很多可行的方案与办法,这就需要企业更深入地研究与改善了。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