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案例场景:阴云密布的午后,采购员小张满脸委屈与无奈,手里握着一张采购付款单站在部门经理办公桌前,“经理,这太费劲了,我忙活一天白干了,唉……”
小张这一天到底经历了什么?
早晨8:45,小张有一个紧急采购需求,要审批并尽快付款提货,匆匆忙忙填完付款单,经部门经理签字后,多次寻找总经理未果,直到11:15,供应商通知原料涨价了……小张与部门经理找到总经理已经是12:00,说明情况后,总经理对涨价情况很无奈,但为了保交期,还是在合同和付款审批单上签了字;小张到财务提交付款单,并需要在采购合同盖章,经财务审查发现付款单填写存在错误,拒绝付款。小张只能重新填写付款单,再经部门经理、总经理审批后提交财务付款、盖章,此时已经是下午3:00……
从办事效率和效果而言,大家来找找茬,这一天的工作到底都存在哪些问题?
小张:
1.订单着急,总经理不在就等着见面签字,结果涨价了;
2.付款单填写不认真,导致需要再走一遍审批流程。
部门经理:
1.小张等待时,没有给予指导建议,协调解决;
2.付款单签字没有审核,没有发现错误。
流程:
1.合同和付款审批流程缺乏灵活性;
2.审批签字、单据审查流程划分不够合理;
3.合同审批盖章流程复杂,经理审,总经理审,再到财务盖章,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情的延迟。
当然,大家可能还可以发现其他的问题,也可能会发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这些构成了管理工作的浪费,影响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今天,跟大家一起讨论的就是管理中的浪费。
管理中的七大浪费
对于生产现场的七大浪费大家也许更加熟悉,即:等待的浪费、搬运的浪费、不良品的浪费、动作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加工浪费和过度生产,七大浪费的识别与消除是精益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今天讨论的管理中的七大浪费也是重要且关键的内容。如文章开头的案例,大家有时遵循惯常的工作方式,工作起来顺心顺手,但从管理层面来看却是一种时间与效益的浪费。
管理中的七大浪费如下:
1.等待的浪费。管理中等待的浪费往往体现出员工的一种消极的工作状态与心态,如上级不指示就不行动或不主动思考,生怕增加工作任务或承担更多的工作;事情有跟进无结果时,一句“我问了但是没收到回复,我能怎么办”就想将责任推脱出去;领导不关注下级工作进展,等待下级汇报,结果发现事情不了了之;工作中发现问题或紧急事件,非要等待现场当面沟通,正如开篇案例,如何保证管理及时有效呢?
2.无序的浪费。顾名思义,无序的浪费实际上就是一种不良的工作流程或方法导致工作随意或混乱的状态,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有以下几个方面:职责不清,要么存在重复作业,要么出现职责空挡无人处理,相互推诿;能力低下,没有经过培训的员工是企业最大的成本,在能力达不到岗位要求的情况下往往在处理岗位工作时,就容易出现混乱;有章不循,如果人人都有规范不遵循,按着自己想法或习惯做事,一百人有一百种做法,结果也就可想而知;流程无序,就如案例中的付款申请审批流程,流程本身就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导致工作可能会出现重复或返工。
3.协调不力的浪费。协调不力则是体现工作中各要素的配合程度达不到高效率工作的情况,更多体现在人与人之间,例如:工作进展协调不力,两个需要对接的员工,前者不能及时更新工作进展,后者就需要反复询问,前者不满,并表示有变动会更新,但后者则反应有时前者会忘了,时间也不能拖太久,这就造成沟通的浪费;领导指示贯彻协调不力,我们都知道很多企业平时大会小会不断,但是仍有问题没有解决,主要原因一方面没能及时传达领导会议精神,另一方面即使传达了也没能及时组织完成任务;业务流程执行不力,有流程不执行,抄小道,下游部门或员工就很难做,总不能次次都开小灶,相互间协调沟通不力。
4.闲置的浪费。所谓闲置,就是资源闲置,包括人、设备、办公区间等,因为计划不周和预测失利,办公区域和设备可能会出现阶段性闲置的现象,比较好识别;员工的闲置则可体现在工作量不足、人浮于事、磨洋工、“假”出勤等现象,归根到底是对于组织结构和工作强度的匹配不当,另外,未能开发的员工潜能(包括员工的智慧、意见等)如果不能好好运用,提出改善建议却得不到重视,久而久之,意见越来越少、想法越来越少,这是企业最大的浪费。
5.失职的浪费。失职浪费也就是虽身在岗位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员工本身的能力水平不能满足岗位需求;员工工作习惯以及自身的性格特点,都有可能导致工作中的失误,人岗不匹配是造成工作失职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另外还有工作态度、责任心等对于工作职责的履行也具有更大作用。
6.低效的浪费。低效也是工作中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在:决策低效,因为种种原因,瞻前顾后,迟迟不能决策某件事情,等决定要做时却发现已经错过时机;计划低效,有了目标就需要进行计划,计划阶段如果想把所有问题都考虑到,力求规避所有风险,结果只能是永远在做计划,却没有行动,久而久之,便泄气了,计划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了;执行低效,能力不足、拖延、事必躬亲、计划不足等,都会造成工作执行效率低,忙而懒。
7.管理成本的浪费。管理的成本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内容,浪费现象则会体现在工作目标不合理、计划无依据、执行不严肃、检查不认真、考核不到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管理失败。
这就是管理中的七大浪费,我们的工作中是否存在这些现象呢?我们能不能识别出来呢?识别仅仅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减少或消除这些浪费。
全员参与是基础。高中基层在企业中扮演着不同的重要角色,而识别与减少或者消除浪费而言,也确实需要不同层级人员发挥各自作用。首先,高层管理者的参与,可以凸显企业对于减少或消除浪费活动的重视,促进中基层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其次,中层管理者作为上级意思传达和内部组织协调的关键人员,要做到合理准确理解高层意思,内部宣传和指导员工识别浪费,并组织引导完成减少和消除浪费的活动等;最后,基层员工是工作的具体执行者,问题来源于现场,答案也往往来源于现场,因此,基层员工懂得哪些是管理中的浪费,并能够识别和思考改善,是减少或消除浪费的重要环节。
坦诚心态是保障。管理中的浪费很多都是涉及人与人之间沟通、配合、协调的,还有涉及工作效率的问题。不知道您的企业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员工明明知道某个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常出现问题或错误,也知道问题原因,但就是不反映,与相关人员“私了”;再比如,明明有更好的工作方法,但却因为习惯了,懒得去改变……不愿暴露个人缺点,也不愿揭露他人问题,面对这些,解决管理中的浪费就很难了。所以,想要减少或消除管理中的浪费,坦诚的心态就是一项重要保障,要认识到,反映问题绝对不是真的故意找茬,而是为了最终解决问题。
方法工具是途径。识别和减少或消除管理中的浪费现象,还需要采用一些工具和方法,最常见的就是5W1H和ECRSI结合分析和使用。通过5W1H,我们可以分析一项工作目标是什么?由谁来做最便利?什么时候做最合适?以及怎么做更高效等,以此界定已有的流程或工作方法是否是最优的。判断出问题点,也就是浪费点之后,再结合ECRSI进行相关浪费现象的处理,包括合并一些工作由某个人来做,或者某个时间集中做;取消不创造价值的工作;重新梳理工作顺序或流程,以提高效率;对复杂的工作进行简化;增加一些管控环节,提高安全性等。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增加,5个方面是减少或消除浪费的几个方向,在过程中可纳入考量。
长效运行是最终目的。企业举行“识别与减少或消除浪费”主题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活动过程中强调全员通过活动增强意识和识别浪费现象的能力,并掌握工具和方法能够减少或消除浪费。而识别与减少或消除浪费的最终目的还得是全员长期的运行,工作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管理中的浪费,以求工作不断进步和提升。
“找茬”不是目的,“和解”才是王道。全员参与、态度坦诚、会识别、能识别、会减少、能减少、会消除、能消除,工作长效不断优化和提升,管理中的浪费才能逐渐减少,甚至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