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的电影市场,一部小成本制作、默默上映的国产电影口碑炸裂,碾压同期上映的其它影片,一时间风头无两。
这部影片名叫《我不是药神》。截止到8月10号,票房已经达到30个亿,豆瓣给出9.0的高分。人民日报盛赞“很久没有这么经典的中国电影了”。
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对于我们普通民众来说,这部电影集中反映了我们对当前医疗体系感同身受的敏感槽点。
但作为企业老板,能够从中看到什么营销思维呢?
实际上,依照企业竞争战略和基于竞争战略的营销规划,主人公程勇通过明细行业现状及结构,不知不觉中找到了适合他的竞争战略,然后通过营销策略体系的搭建,最终成就了人民心目中药神。
程勇是一个买卖印度神油的商人,他本是医药行业的门外汉,当病友吕受益因为吃不起进口药,由介绍人找到经营印度神油的程勇,虽然他有印度采购渠道,吕受益有印度仿制药产品药效报告,而且印度仿制药有巨大的利润(此时程勇穷困潦倒,被房主追讨房租,生活狼狈不堪)。一切条件均已具备,就差一张当天开往印度的火车票了。但是,程勇并没有急于这么做。
他首先做了充分的调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明确行业现状:
n 终端客户需求分析:病友是否有大量的需求,是否是长期需求,客户对产品的依赖性如何,客户购买的迫切性如何等等方面;
n 市场竞争分析:进口药的销售价格、每月销量、现有产品销售渠道等等方面;
n 企业内部优劣势:印度的采购渠道是否通畅,仿制药的疗效是否真实、仿制药价格竞争力,预期销量、利润如何等等。
从以上三个方面程勇得出的结论是:非常值得干!随后,他果断开始行动。
程勇一头扎进了医药这个行业,依据“走低价仿制药”的战略定位,他需要搭建自己的营销策略体系:
n 产品和服务:为了搞定货源,程勇踏上了印度冒险之旅,这个时候程勇心理是没有十足把握的,但他有清晰的市场需求,这个清晰的需求支撑着他敢于摸着石头过河。为了避免中间商赚差价,程勇没有从印度药店(经销商)采购,而是直接与生产厂家(制造商)商谈,拿下厂商在中国地区总代理。采购成本从预想的2000元/瓶降低到500元/瓶,采购成本大幅降低。销售的基础是满足客户交期,稳定的货源以及靠谱的产品质量。
n 销售渠道:程勇起初没有有效的营销渠道,简单地靠自己跑医院,去病友宿舍兜售,结果四处碰壁,费力不讨好,换来的都是病友的白眼,基本没有任何效果。但随后,吕受益介绍了两个关键人物,事情发生神奇逆转。一是教堂神父,大量病友去教堂礼拜祷告,占尽地利;二是钢管舞女郎,单身带着患病女儿,是病友QQ群的群主,占据人和。通过病友QQ群和教堂神父的传播,病友的信任迅速建立,可靠的销售渠道就此打开。销售的关键是占领客户的认知,一旦客户的认知被占据,其他人很难代替或者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n 营销组织:随着销售渠道不断扩大,程勇建立了以四名核心营销人员(钢管舞女郎、神父、小黄毛、老吕)及若干病友QQ群主的营销组织,而激励机制的设计也简单粗暴、非常有效,四名核心营销龙头进药的价格为最优惠,其他的病友QQ群主买药的价格为8折,辅以多次团建活动,使团队迅速形成凝聚力。组织活力需要机制的促进以及组织获得员工的认同感。
n 品牌形象:对于卖假药的张长林,程勇的营销团队给予正面回击,不惜爆发肢体冲突,维护广大病友的利益。
n 品牌传播:通过QQ群主的不断传播以及客户的切实反馈——老太太在警察局里感人的说着“我拖垮了家人,可是我想活着,求领导别追查神药了”,印度仿制药的品牌力量在客户群中不断扩大。
可以说,一部《药神》完美演绎了产品营销精髓。它向我们揭示,市场有效需求就在那里,就看我们有没有发现的眼光,开启的勇气,及过程中不断努力、获得成功的必胜之心。